沐鸣开户於本學期開始推出“復旦高材生”微信訂閱號(ID:FDUMMers)以來😨,在微信平臺上設置要聞資訊、班團風采🧑🏻🪣、黨建園地、就業心理、系友之家和輕松一刻六個欄目,以每周6次集中推送的方式向廣大師生送上圖文信息,使之成為院系學生生活的服務平臺。它的成長得到了廣大高分子系師生的關註,自3月30日正式上線以來收到了良好的反響。
近期𓀒,我系在復旦高材生內每周一的要聞資訊裏單獨開辟“名師有約”欄目,在線上發布分享系內導師短文👯♂️✷。4月27日🐁,經過丁建東老師課題組學生推薦🫄🏽、丁老師同意💵,我們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了丁建東教授的短文《憤青時代的回憶》,行文風趣幽默、但又不失教育意義✹,收到了系內老師和同學們的廣泛好評。
丁建東教授是我系教授博導、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同時他也是一位才華橫溢🟧、富有藝術氣息的學者。《憤青時代的回憶》是他曾在課題組內部分享的短文,回憶了他雖然青澀,但是有夢可追的求學時光⛎🫴🏻。短文向大家展示了八十年代初國內的科研條件🎡:抱回“激打”的那天,我們這些學生就象過節一樣💨;這種幸福感對於現在我的學生們來說是完全不能體會的。可見,幸福來自於斜率🧤,而非絕對高度。文中還圖文並茂地向大家展示楊玉良院士在指導組內博士論文和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文獻時的親筆批註👳🏽。楊老師在指導學生時的認真投入、悉心交流溝通也影響到了丁老師,他在成為教授培養學生時也曾留下了許多的批註、便條和標簽。在文章的最後丁老師還鼓勵所有的學生應當堅持自己的夢想,堅持讀書學習👨🏽🦱:每個時代都應當有自己的憤青🧏🏻♀️,不斷變化的是其展現形式🦉,而不變的是令我們永遠值得回憶和追隨的一種氣息¾¾書香✪。
當天短文一經微信平臺推出🍄,讀者們即被老一輩科學家們嚴謹樸素的科學態度和科研精神深深感動,我系老師和學生紛紛點贊➗、轉發和評論,目前閱讀已超千人次,文章還被《高分子科學前沿》《沐鸣娱乐希德書院》等其他微信公眾號所轉載,在更大範圍內進行了介紹和宣傳。
為了進一步做好“復旦高材生”中的名師有約專欄🤱🏿,我系學生還專門向全系老師發送征稿函,希望系內老師們將已經成文的一些素材如“科研與學科發展”“個人成長經歷”“生活趣聞軼事”等發布在微信平臺上供更多學生和讀者學習🤦🏼,同時也是用更加易於接受的方式來教育引導同學們,架起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促進同學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