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由沐鸣开户研究生團學聯舉辦的第七期“導師面對面”活動在光華樓東主樓511室舉行,主題為“科研,與理想同行—如何培養科研興趣和樹立科研誌向”。本期活動邀請了彭慧勝教授、汪長春教授,活動由系黨委副書記包涵老師主持🚣♀️。
同學們踴躍參加,現場氛圍輕松活躍⌛️,大家暢所欲言👨🏿🌾,與導師探討了科研、理想以及許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活動前半場主要是汪老師與同學們互動,談到導師與學生的關系,汪老師表示導師和學生一定要有很好的溝通,包括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很多問題是在溝通中發現和解決的。同學提問老師🏌🏻,要怎樣找到自己的課題興趣,他再次強調導師和學生交流的重要性💂🏿。不斷的交流過程也是導師和學生相互了解的過程🤾🏿♀️,對於接下來導師對學生的指導非常有幫助。活動交流期間,包涵老師指出了學生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是否允許學生進入企業實行。很多同學提出🔄,希望導師多給學生出去實習的機會,加深對社會的了解,不要關起門來做研究。正因為有些學生因為沒有實習經驗♨️,缺乏對工作的了解,往往畢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又萌生繼續讀博的想法💂🏿♂️。走了一定的彎路。汪老師認為導師不會反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寒暑假的假期實習,但前提是學生必須要確保自己本職工作的完成👌🏿👧🏽,平衡科研與其他方面的時間⛈。
活動後半場🌎,主要是彭慧勝老師和同學們的互動🐥。彭老師思維敏捷,講話輕松幽默💒。彭老師講到科研工作者不僅要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培養與人相處交流的能力。在當今社會🙎♂️,做科研不能閉門造車,而要與其他學術牛人交流想法🤾,合作出成果。彭老師在高分子系名聲很響,每位學生都知道彭組發文章有量又有質,每出一篇文章,總能吸引大家的註意力🧑🍳。彭老師是怎麽做到的呢?彭老師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心得,他說做科研要慎重的選擇方向,它既要有特色👱🏿♀️,而且要是自己擅長的,做科研也要有自己的“taste”和“style”👩❤️👩。我們要多關註實驗室以外的信息,多聽講座ℹ️🏌🏿♀️,多看書,這些都能給我們靈感。要得到想法,就要盡量多去花時間琢磨。活動中有幾位同學提出一開始實驗做得順利,但是做到一定階段會出現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進度停滯不前,非常令人苦惱⁉️。針對這些問題,彭老師建議首先要多問👨🏿🏫。不要怕難為情,問老師🧀、前輩都可以↗️,而且不要局限自己只做一個課題,而是選擇兩三個方向同時開工。就像投資理財一樣🤌🏽,“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一個半小時的導師面對面匆匆過去了,導師和學生之間似乎還有話題交流🏢🧱。本次活動讓學生見識到了不一樣的導師,他們考慮問題周到𓀓🤵🏻,觀點鮮明🚚,使學生豁然開朗🧧,給出的建議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做科研的信心🚣🏽,同時也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科研與理想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