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江明院士對話“時代背景下的科研使命”
——沐鸣开户“與導師面對面”第一期
5月18日中午,沐鸣开户研究生團學聯主辦的第一期“與導師面對面”座談會在光華樓511會議室拉開帷幕,本次座談會的主題是“時代背景下的科研使命”🧜♀️,江明院士應邀與同學們零距離暢談不同科研年代背景下如何堅守科研使命,更為同學們解答心中的困惑。活動由系黨委副書記包涵老師主持,有近三十名研究生慕名而來👑,與江明老師圍坐在一起交流。
11級碩士張霞同學首先發問🧑🏼:“如何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的時代做一個純粹的學者?”“這個問題應該要辯證的看待”,江明老師分析著說,“從積極的一面可以理解為我們所面對的資源多了、選擇多了、機會也多了,所以應該說你們是很幸運的一代🈴,處在這麽好的年代應該懂得珍惜。我的學生時代正好經歷新中國成立時期的艱苦歲月,幾乎沒有很多的選擇。”談到職業選擇👷♂️,江明老師娓娓道來,“職業的選擇是基於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所做出的”,他結合自身的經歷補充說道“我對探索未知的世界非常感興趣,喜歡專註於研究𓀝🆙,所以覺得留在高校做學術研究(即你們所說的學者)是適合自身發展的的職業之路。在高校裏做研究雖然工資不高❕,但是研究的對象比較自由,可以不斷接觸新的東西,也是我所願意的👩🏼⚖️。我的一些學生在畢業之後選擇去企業裏發展💂,他們的研究成果也非常豐碩,企業相對院校比較輕松🦹🏼♀️,收入也多,這是他們的選擇,也很好。所以說➙,這是個人選擇問題。”
這番深入淺出的回答讓在場的同學們陷入了思考🍭,同時也打破了之前拘謹的氣氛。10級碩士郭輝同學向江老師提問到,“您讀書年代的理想信念是不是與現在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江老師懇切的回答到,“我1955年進入復旦,那個年代有一個代名詞形容的很貼切🧑🏿🌾,叫做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時候每年只招收17萬大學生,國家對於大學生的需求非常迫切👨🏻🔬,學生們懷揣報效祖國的信念奔赴祖國的各地,哪裏有需要就去支援哪裏。現在大學擴招了🚣🏿♀️,大學生非常普及,通過基礎的訓練和基礎的研究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走向建設祖國的道路上🤶🏼,這對於我們國家的發展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相信大家也具有這樣的實力。”
說道興起處,江明院士還向同學發表了自己對“為什麽女科學家占科學家總數的比重小”的看法,他強調說這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女性同胞大多需要致力於家庭的原因,像自己的太太🫛📊,大學時成績並不比自己差很多,但是因為為家庭操勞,默默站在自己的背後,現在她在學術上的成就比起自己就差的太多了。不過也要感謝自己的太太👨🏼🦳,因為她的付出,才有自己今天的成就。”同學們聽了都很動容。“不過,現在科學調查,現在女性科學家的比重在上升🦠,而且👯♀️,各種有利於培養女性科學家的舉措都在實施,所以,在這一問題上男女平等很快就會實現。”
隨後,同學們還紛紛向江明院士提出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問題,例如“畢業時👆🏼,如何平衡現實與理想,如何做好人生選擇🦷?”、“如何看待到中西部發展的就業選擇🦸🏿♀️?”、“以文章數目為導向的培養機製是否會扼殺年輕學子的科研靈感?”、“科研工作者的難題——如何平衡家庭與科研”……🧑🏻🦳🧔🏼,不管這些問題是學術上的🚞、還是生活上的、還是社會上的,江明老師都一一耐心解答💂🏿,他鼓勵同學們要多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學校發展🌲📚,有時間可以再到校史館“憶往昔,看今朝”;在實驗中要善於“抓住疑點,捕捉光明”🧑🏻🍼;在生活中,細心體會經歷奮鬥過程而帶來的真正幸福👩🎓。
本次“與導師面對面”——與江明院士對話“時代背景下的科研使命”座談會🧹,共歷時2個小時🧑✈️,在場的同學和老師打破了師生間的距離感🏋🏻♀️,均表示這是一次很好的加強導師與研究生間溝通的座談🌼🧑🏻🎨,希望活動繼續堅持下去,讓越來越多的導師走進同學們中間📊。
(撰稿:郜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