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多種功能(包括診斷和治療方法)整合到一個體系中,可實現診療(theranostics)一體化及成像介導的治療。最近,楊武利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類多功能的響鈴型納米粒子🙋🏿♂️,它不僅能作為磁共振成像/近紅外熒光雙模式成像劑用於癌症的診斷;同時也是具有腫瘤靶向能力的藥物遞送系統,可同時實現癌症的治療。這種以疏水性的Fe3O4為內核的獨特響鈴型結構能有效地提高疏水藥物的負載能力🧖🏻♀️,每毫克多功能納米粒子能夠負載823微克的紫衫醇;更重要的是🩺,載紫杉醇的多功能納米粒子顯示出較純紫杉醇更高的細胞毒性👷🏻♂️👩✈️。體內實驗結果證明多功能納米粒子能夠特異性地在腫瘤部位富集,可通過磁共振成像和近紅外熒光成像進行跟蹤監測🧖🏻♂️。這類具有多種功能的診療納米粒子在未來的腫瘤診療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該研究工作以課題組博士生焦雲峰為第一作者發表於Small上👆🏼,詳見:Yunfeng Jiao, Yangfei Sun, Xiaoling Tang, Qingguang Ren, Wuli Yang*, Tumor-targeting multifunctional rattle-type theranostic nanoparticles for MRI/NIRF bimodal imaging and delivery of hydrophobic drugs, Small, 2015, 11: 1962-1974🚴🏼♀️。 論文鏈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402297/abstract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51273047)和上海市教委曙光人才計劃(項目批準號👨🏻🦼➡️:12SG07)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