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沐鸣开户特邀了《自然》期刊資深編輯 Claire Hansell 博士參加聚合講壇第八輯,作主題為“Publishing Chemistry/Materials Research at Nature”的精彩報告。本次報告由系主任彭慧勝教授主持。
《自然》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期刊之一🐩,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作為知名科學期刊的編輯似乎充滿了神秘感🤹🏼,Hansell 博士此次報告中為大家介紹了編輯的相關工作內容𓀑。首先編輯的工作內容包括預篩選、選擇同行審稿人🧑🏿🎄、審稿後決定、邀約綜述等稿件、寫短文和 Highlight、製定編輯標準政策等👨🦽。在她的工作過程中,經統計一年會收到約450篇投稿論文🚵♀️,最終被接收比例占8%-10%。
《自然》在尋找什麽樣的研究呢?Hansell 博士指出可以按照向量定義中的“大小”和“方向”進行描述,“大小”期待著具有挑戰性的新研究和引人入勝的完整研究👩🏻🦽➡️,其需要擁有新穎的概念⛹🏽♀️、完美的實驗、印象深刻的數據、實用性和機械洞察力;“方向”期待著為新技術或新研究方向開辟路徑,希望研究可以擁有超越發表本身的活躍生命。她進一步使用若幹篇已發表文章一一對應形象地說明了“大小”和“方向”描述。緊接著Hansell博士介紹了能夠助力研究脫穎而出的寫作和投稿技巧。
Hansell 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以及耳目一新的視角引起了老師及同學們的廣泛興趣,本場報告經嗶哩嗶哩網站👩🏿、蔻享學術和高分子科學前沿公眾號直播,數千觀眾踴躍提問。其中對於在高分子化學學科重要科研方向的提問中,她表示目前塑料降解與單體回收是極其重要的領域並且會持續幾十年👩👦;對於投稿過程中需要註意的問題,Hansell博士表示對於本身研究是否是一個大的進步應作為主要考慮因素。
報告最後,彭慧勝教授為Hansell博士送上了精心準備的講壇紀念證書與紀念禮物🛌🏻🤳🏽。
供稿:段郁
資料來源:復旦高材生公眾號